健康知识网 > 健康知识 > 健康知识 > 孩子沉迷游戏到何种程度才是精神病? 

孩子沉迷游戏到何种程度才是精神病? 

发表日期:2019-09-29 13:37 | 来源 :原创整理 | 点击数: 次 收听:

6月18日,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版《国际疾病分类》(ICD-11草案),“gaming disorder”(游戏障碍)被列入精神疾病范围,与“赌博障碍”同属行为成瘾障碍,引发众多讨论。“游戏障碍列入精神疾病,说明这一现象已经非常普遍,并且达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,应该引起社会重视。”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科主任医师查彩慧教授指出,青少年游戏成瘾现象呈快速上升趋势,这一新的疾病分类,有助于业内医生规范诊断和治疗,她同时也指出,游戏成瘾的治疗不仅需要家庭和医生的干预,更需要社会参与。

“游戏成瘾”有了诊断标准

游戏成瘾和游戏障碍其实是同一个概念,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“游戏障碍”的定义,是指“一种游戏行为(‘数码游戏’或‘视频游戏’)模式,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,日益沉溺于游戏,以致于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都必须让位于游戏,即使出现负面后果,游戏仍然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。在诊断方面,这种游戏行为通常需要持续12个月,但如果所有诊断要求得到满足并且症状严重的话,所需确诊时间也可缩短。

“游戏成瘾的争议不亚于当初的同性恋,ICD-11的出台,意味着游戏障碍被诊断为精神疾病有了依据,有着重要意义。”广州日辉成瘾和心理治疗中心主任、精神科医生何日辉指出,早在2003年,随着互联网的开始普及,关于游戏成瘾的讨论已经在国内引起关注。2008年,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主任陶然编制了一套《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》。其中,大部分“网络成瘾”患者属“网络游戏成瘾”。2013年,美国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DSM-5已经将“网络成瘾”列入精神疾病的“候选名单”,认为目前缺乏足够的临床实证研究来确定统一的游戏成瘾诊断标准,需要进一步研究,当时也引起非常大的争议。

何日辉介绍,争议主要在两大方面,一是精神医学最大的短板在于主要依靠症状学诊断,而非病因学,而通过症状给人贴上精神疾病的标签,缺乏确切证据,仍存在很大争议;其次,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,也触动了庞大的游戏厂商的利益。事实上,在此次事件后,多个游戏厂商已经发出反对声明,认为电子游戏没有上瘾作用,要求世界卫生组织重新评估。“而且成瘾问题是世界性难题,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病后,如何治疗,如何评价疗效等等,都缺乏好的手段和标准。业内也对过度治疗有担心。”

何日辉指出,从成瘾心理机制来说,游戏成瘾是心瘾的一种,即心理渴求,是预想到这种行为就开心或兴奋,就想去玩,如果遇到阻止就可能情绪失控甚至暴力反抗等等。有人曾经把网络成瘾类比为“电子海洛因”,与毒品成瘾相提并论,但确切来说,游戏成瘾与酒精成瘾更有相似性。“很多人都打游戏来娱乐放松,但大部分不会成瘾,就跟很多人都会喝酒,但酒精成瘾只是少部分一样。”

“游戏成瘾”出现低龄化现象

专家们认为,成年人的自控能力强,虽然很多人也玩游戏,但只是在下班空余时间玩,社会功能受损轻微,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青少年游戏上瘾现象。

小编推荐:
图解:疫情流行期间,孩
“不要喝粥”背后的严肃
开学啦,家校合力撑起孩
孩子“网课倦怠”,也需

养生热点:

相关养生资讯

养生专题

栏目排行

  • 常识
  • 饮食
  • 运动
  • 中医
  • 保健
热点推广
养生图片